华武军事集团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亮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18活动】铭记!“九一八”忆英雄活动

[复制链接]
积分

705

威望

1278

贡献

135

军功
积分
2658

军衔

预备役中校

佩饰

营区通行证第一枚三等功第一枚作训银奖第一枚嘉奖章抗战纪念章

任职
部别:
虎啸兵团
部门:
雄鹰航空旅
职务:
退出现役

注册时间
2020-9-18
楼主
发表于 2020-9-18 14: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尚志:“我们的赵司令”

东北抗联主要创始人、著名将领和民族英雄赵尚志,在艰苦卓绝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与广大战士、群众联系密切,情谊深厚。战场上,他和战士们并肩战斗,驻地里,他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他视战士如兄弟,视群众如父母,关心、爱护战士和群众,与之同甘共苦,因而深受战士和群众的爱戴。人们交口称赞他是“我们的赵司令”。

视战士如兄弟

无论是作战中还是在平时,赵尚志丝毫没有官架子,心里总是想着战士。一位老战士回忆说,如果只有一个鸡蛋,他就叫做成汤,使大家都能喝到。一次,部队住到老乡家,房东老大娘特地给赵尚志做了一碗面条。赵尚志认为,自己吃了,其他弟兄却吃不上,于是劝老大娘,让她留着自己吃。并说,您老没有那么多的面让我们全体弟兄都吃上,我不能自己吃。这碗面条最后还是留给了房东家。

打游击非常辛苦,有时连续作战,战士很疲劳。当部队到老乡家宿营时,赵尚志总是把那些过于疲乏的战士安排到火炕上去睡,而他自己却睡在地上。有时部队发了津贴,他就把自己的那一份拿出来,给大家改善生活。

在游击战中,战马是部队最心爱的“伙伴”。赵尚志从没骑过好马,并且他的马总是自己喂。他若有了好马,谁看中了就连鞍带马送给谁,然后自己再找。经常是这样的情景:战士看中了他的马,就说,“司令,你这匹马真好,送给我吧!”“送给你,就送给你——牵去吧,上战场可得好好打仗啊!”赵尚志这样回答。而战士也不客气,就真的把马牵走了。

一位老游击队员回忆说,赵尚志对弟兄们特别好。1934年秋,康家炉战斗中,我们牺牲了几名同志,司令难过得直哭。队伍返回三股流后,他亲自为牺牲的李春珍等同志开了追悼会。赵司令每次战斗后特别注意干部、战士的情绪,尤其是战斗失利,一些人情绪低落时,他总能想办法把大家的情绪调动起来。

与此同时,赵尚志也注意采取有效方法教育士兵。他深知身教胜于言教,经常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感染战士们。比如,冬天无论怎样寒冷,他讲话时从来不把手插在兜里、怀里。讲完之后,才把冻得直僵的手插在袖子里暖和暖和。一次开饭,饭菜已经摆好,赵尚志一进屋,就上桌先吃了起来。这时,一位战士提醒他:“司令,你怎么先吃呢?别的弟兄还都没有来,先吃可犯错误呀!”当时有开饭要同时吃,早吃5分钟罚托枪站岗的规定。赵尚志听罢,点头称是,马上放下筷子,拿起枪到外面自动罚站岗,又另罚两小时立正。在赵尚志的言传身教下,战士们都能注意自觉地遵守部队纪律,养成了良好作风。

视群众如父母

赵尚志特别注意群众纪律,总是强调抗联部队是人民的革命队伍,不能乱拿老百姓的东西。

一个战士回忆说,我们向老乡买猪肉,都按当时最高价付钱。司令说,老乡不容易,好容易杀口猪,我们不能白吃。在老百姓家,桌子上无论摆上啥好吃的东西,老百姓怎么让战士吃,司令不点头,谁也不能动。

赵尚志带领部队行军,如果到半夜要住宿,尽管外面下着雨或下着雪,也得等在外面,派人去轻轻地敲门,等老乡开门同意后,大家才能进屋。

一次,赵尚志住的房东家炕席底下炕着瓜子。他在读书时无意识地摸出一个,条件反射似的放到嘴里吃了。这时,刚巧一个战士发现了。他忙说:“司令,你在会上说:所有的战士,不许动老百姓一棵草,可你……”赵尚志马上意识到了,立即让战士拿来一炷香,自觉地罚站,香点着了,赵尚志两腿绷直地站在墙边。过往的战士、百姓看了无不感动,不少人纷纷来劝阻,说赵司令工作忙,意思一下就行了。赵尚志坚决不肯,他说:“我们当干部的就应该严于律己。”赵尚志严于律己的言行为部队树立了不能丝毫侵犯群众利益的榜样。

在赵尚志的影响和带动下,战士们都能注意自觉遵守群众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行军不踩庄稼,买东西给钱,损坏东西赔偿。

在哈东开展游击战争期间,赵尚志领导根据地群众建立起带有政权性质的农民委员会,保证了农民免受土匪扰乱和敌伪压榨,使得农民免交地主重租、不交一切苛捐杂税,生活普遍得到改善。群众称誉根据地为人民的“红地盘”。

生活朴素、率先垂范

游击队初创时期,赵尚志在驻地经常和战士们一道帮助老乡劈柴、挑水、烧火、做饭、打扫院子、推碾子、拉磨、干杂活,从来不摆司令的架子。同时,他也和战士一样去执行站岗、放哨的任务。

赵尚志生活特别俭朴。他不修边幅,衣着随便,不蓄发、剃光头,吃东西从不挑拣,什么东西都能吃。他从来不搞特殊。他穿的黄军装都发白了,看战士没有新衣服穿,自己就不穿新的。他要穿上一双新鞋,看见有的战士的鞋破了,他就换过来,衣服也是这样。可以说,赵尚志的穿戴破破烂烂,像个伙夫。因此,有时赵尚志带部队住到老乡家,老乡经常把他当成伙夫或普通战士,认为大名鼎鼎的赵司令应该非常“阔气”,没想到原来穿得最破的人——“他就是赵司令”。

1936年11月,赵尚志率领抗联第三军主力部队西征。在这次征程中,部队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仅在屋里住过10天。无论战斗或休息,都处于冰天雪地之中。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赵尚志带领战士高歌欢唱《四季游击歌》:“雪地游击,不比夏日间。朔风吹,大雪飞,雪地又冰天。风刺骨,雪打面,手足冻开裂。爱国男儿不怕死,哪怕再艰难。”表现出不畏艰险和牺牲的高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赵尚志后来写道:“战士不得休息,黑省苦寒,衣服都被战士烤火烧得破烂不堪。伤兵不得医治,队员不能补充,供给不能解决,由长期吃马肉而继之以吃马皮,继之吃树上的橡子等。”战士们之所以能够在西征中顽强坚持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赵尚志率先垂范影响和感染的结果。

赵尚志还注重把自身的表率作用转变为干部的模范表率作用以带动整个部队。1937年末,赵尚志发出《关于整饬军队纪律问题给各师负责同志的信》,肯定了自珠河游击队成立以来,抗联第三军干部将精力集中于革命事业,处处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斗争坚决,行为公正,经济上清正廉洁,日常生活俭朴。同时号召全军干部深刻认识革命斗争的艰巨性及自身的重大使命,对不良现象和错误行为进行坚决斗争并彻底改正。要求全军干部积极进步,代表群众利益,以获得下级和群众的拥护。与此同时,抗联第三军党委会也作出《为纠正腐化现象、实现共产党员在三军中光荣模范的决议》,号召全军发扬艰苦奋斗、联系群众、英勇杀敌的优良作风。所有这些,对抗联第三军的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对提高部队战斗力起到了重大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705

威望

1278

贡献

135

军功
积分
2658

军衔

预备役中校

佩饰

营区通行证第一枚三等功第一枚作训银奖第一枚嘉奖章抗战纪念章

任职
部别:
虎啸兵团
部门:
雄鹰航空旅
职务:
退出现役

注册时间
2020-9-18
沙发
发表于 2020-9-18 17: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色盐阜 铁血丰碑

1944年8月20日晚,一架盟军B-29飞机坠落在建阳县湖垛镇附近,被盐阜独立团

和县总队成功营救。图为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张爱萍与美军飞行员合影。

1943年,新四军在单家港阻击前来扫荡的敌人。

1943年3月25日,新四军三师八旅在反“扫荡”中发起阜宁陈集战斗,

全歼日军一个加强中队。图为战士们在缴获品前留影。

1941年,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在华中党校为学员们讲授马列主义。

1942年5月25日,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与张茜的长子在阜宁停翅港出生,取名陈昊苏。

1942年,陈毅、黄克诚、洪学智在阜宁孙何庄检阅新四军第三师部队。

1943年9月,盐阜区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落成。

  盐城是革命老区,抗战爆发后,新四军东进北上部队和八路军南下部队在白驹狮子口会师,开辟了以盐城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1月,刘少奇和陈毅奉命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盐城成为华中敌后抗日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七十载过去了,那些不寻常的往事,依然定格在人们记忆深处;那些感人至深的抗战故事,一直为人们口口相传。在盐城这方红色热土上,曾回荡着嘹亮的新四军军歌,遍布着刘少奇、陈毅等新四军将领的足迹……今天,串场河畔,涛声依旧。穿越历史的烟云,重温那段铁血抗战历程,一张张旧影,串成了这座城市抗战中浴火重生的历史轨迹,那融进盐城文化血脉的铁军精神已成为盐阜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史料提供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705

威望

1278

贡献

135

军功
积分
2658

军衔

预备役中校

佩饰

营区通行证第一枚三等功第一枚作训银奖第一枚嘉奖章抗战纪念章

任职
部别:
虎啸兵团
部门:
雄鹰航空旅
职务:
退出现役

注册时间
2020-9-18
板凳
发表于 2020-9-18 21: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让蒋介石恼火的罗斯福来电:快拿15个师去缅甸打仗
一场夏雨,飘飘洒洒,把山城重庆淋个透湿。
经雨水的冲刷,洗下积了一个冬天的污垢,洗下为防空袭而给楼舍房屋涂上的黑灰,街面清清爽爽,马路光光溜溜。枇杷山上林木葱茏,青翠欲滴。往日里水汽迷蒙,散发着霉味的朝天门码头,也江风浩荡,空气清新。本来就很秀气的山城,大雨之后,水灵灵的,更显得明光鲜丽,精精神神。
重庆难得有这样令人身心俱爽的夏日,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的这些年。
自从国民党把陪都安到重庆,山城的百姓们便总是在惊恐中度过闷热的夏天。城里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供应紧张,乱哄哄的更增加了燥热的感觉。满耳都是打败仗的消息,“某某城市失守”、“某某部队‘转进’”的噩耗,夹杂在湿热的空气中四处弥漫。并且,夏天雾少,袒露的山城便成了日机轰炸的靶子。光1941年6月6日一次空袭,日本出动了三百多架飞机,把重庆搅得底朝天。据说,光在防空洞里憋死的就有数千人。
到了1944年的这个夏天,全球战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法西斯阵营正土崩瓦解,不可逆转地走向灭亡。意大利已经投降。德国正面临着苏军和在诺曼底登陆的盟军的毁灭性打击。
日本小太阳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步步下沉,日薄西山。日本所谓“绝对国防圈”,已经从南太平洋的千岛群岛、澳洲溃退4,000余海里,退到菲律宾群岛以北。在重庆,雾季结束后,再没听到过空袭警报。相反,以成都为基地的美国超级空中堡垒式远程轰炸机,已经把巨型炸弹投向东京、九州和八幡。重庆的市民们,从自己亲身感受中,确信战争出现了转机。与此同时,重庆出版的报纸,不断传播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打胜仗的消息。
经过七个年头的流血牺牲,中国百姓们确信,抗战胜利已经不像天上的星星那么遥远了。
然而胜利还没有降临,中国还在受苦,还在付出流血牺牲。胜利也同快要分娩的孕妇,愈是临产,阵痛愈是加剧。
这天晚上,蒋介石脸色一直很阴沉,有好几件事让他不高兴。下午接到财政部的报告,近日金融愈加恶化,法币贬值,物价飞涨,有10名参议员联合上书,吁请政府切实控制物价。晚间,主管情报的蔡文治将军送来几份敌情通报,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日军正在加紧筹划所谓“一号作战”,企图在中国东南部发动大规模攻势,打开华南与越南之间陆上通道。那安装了假牙的牙床出现了炎症,也使他哼哼唧唧,坐卧不安。
最让蒋介石恼火的还是罗斯福总统的来电。
电报,如今正压在蒋介石的案头。在不到十天时间里,罗斯福接连来了六封电报,口气一次比一次强硬,逼迫蒋介石将驻屯在云南的Y部队15个师投入缅北作战。今天这封电报,已经带有最后通牒的味道,通篇是讥讽和威迫的口吻,全文如下:
罗斯福总统致蒋介石委员长:
目前日军对英法尔发动进攻,目的在于切断印中联系。倘若攻势得手,日军下一目标,无疑为缅北之X部队,继而阁下之云南Y部队。
对阁下美式装备之Y部队,不能进击已被削弱之敌第56师团,余实难想像。纵令一个薄弱师团的炮弹能在怒江江畔干扰贵军,但亦无力阻止贵军之进击。
我方过去装备、训练阁下之Y部队,即为此种时机使用。
假若Y部队不用于协同作战之目的,则空运装备、提供训练教官等我方呕心沥血之广泛支援,将毫无意义。
日军进攻英法尔与我何干?逼我出兵,岂有此理!
把罗斯福的电报撂在案头,蒋介石气乎乎的把干瘦干瘦的身体歪到一边,伸手从一个装有药品的屉斗里,抽出几根棉球,在慢慢地调理自己的牙病。
老实说,对日军进攻英法尔这一事态,蒋介石不仅不像罗斯福这样火急火燎,而且,多少有点幸灾乐祸地想看看英国佬的狼狈样呢!
开罗会议后,蒋介石气一直不顺。关于缅甸作战,会上中英美三头对面说定了的,中国X、Y部队反攻缅北,英国第四军团从英法尔进攻缅中,同时,英海军从仰光登陆,两栖作战。但协定墨迹未干,丘吉尔蛮横无理,单方面取消两栖作战计划。蒋介石一怒之下,也把Y部队扣住不放。
英国人成心要中国为他们火中取栗。当X部队投入野人山战斗,驻印缅边境英法尔的英国军团仍在隔岸观火,按兵不动。日军在野人山被打得鼻青脸肿,招架不住,便改变战略,突然向英法尔大举进攻,将英军第四军团团团包围。
牟田口中将为胜利所陶醉,大言不惭:“日本陆军到了天下无敌的地步,太阳旗宣告我们占领印度为期不远了。”
丘吉尔一时惊慌失色。罗斯福也忧心如焚。
他们认为挽救危局的惟一方法是中国Y部队立刻渡过怒江,反攻缅北,把进攻英法尔的敌军吸引过来。
丘吉尔有心屈尊求助于中国,可是,他有口难言,只好吁请罗斯福出面,向中国施加影响。
对罗斯福的前五封电报,蒋介石已经一一回绝。话当然说得很巧妙,既不得罪罗斯福,又不能担当不出兵的责任。他在信中说:
每念及罗大总统之取消在华不平等条约,提高我国地位,以及援助我抗战之恳挚情谊,无论大总统欲余作何事,凡余力所能及者,自当竭诚以赴。故,开罗会议之际,余曾向大总统阁下言及,一俟英国在缅甸沿海展开大规模登陆作战,我主力当立即对缅采取攻势。此一约定,现今仍当有效。
言下之意,英国海军不在仰光登陆,我的Y部队便不过怒江。
罗斯福再三催促,蒋介石不为所动。到了这第六封电报,罗斯福显然失去往常那种矜持和忍耐,开始用要挟的口吻说话。几年来,美国向中国提供大量援助,现在是索取报偿的时候了。
蒋介石仍然心如铁石。已届不惑之年,他把一切看得很透。他认为国际间从来没有什么不要报偿的援助,只有交易,跟上海证券交易所一样。美援也不例外。眼下进行的这场战争,美国提供武器,中国投入兵员。他们花的是美元,我们付出的是鲜血。中国人的血在哗哗地流,这代价还小?中国并不欠谁什么,谁也别想敲诈我们!
服下几片止痛药后,牙痛已经大为减轻,蒋介石呷了一口侍者送来的清茶,在铺着长绒地毯的房间内来回踱步。在心情烦躁的时候,蒋介石常常是令人望而生畏地在椅子上默坐。他只在胸有成竹、轻松愉快时才踱步,目的是活动身体。美龄经常告诫他,即使不能远足,也要坚持室内活动。
清爽的晚风鼓起薄薄的窗幔,送来清凉,送来紫荆花淡淡的芳香。在完成夫人布置的任务后,蒋介石开始坐到案前,批阅公文。罗斯福的电报被推到一旁,他开始处理另外几件更为紧迫的文电。
……
重庆的夏天阴晴不定,又经过几场大雨后,黄山官邸窗外的紫荆花已开始凋谢,但是,来自白宫的火急电报一直压在蒋介石的案头。
英法尔被围的英军弹尽粮绝,面临绝境。
丘吉尔抓耳挠腮。罗斯福在轮椅上急得团团转。
美国终于把恐吓变成行动。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三天之内,倘若Y部队仍按兵不动,支援Y部队之空运物资,将转交驻华美国第14航空队,并收回根据租借法案贷给中国的所有飞机。
为了给蒋介石回心转意留下最后一个台阶,美国没有把上述威胁直接通知他,而是授权驻华美军参谋长赫恩少将,把上述决定非正式地透露给蒋夫人,同时,还转达罗斯福的重要口信,罗斯福提醒蒋介石:
“朋友之间不要把事情做绝了。”
送走说话瓮声瓮气而又趾高气扬的赫恩少将,宋美龄急急忙忙离开城内曾家岩德安里103号自己的办公处。不消一刻钟,她便渡过嘉陵江,驱车回到黄山官邸。
路上,她不断嘀咕:罗总统把话说到这份上,不能再迟疑了。拖下去,委员长要闯祸的。必须立刻出兵!
宋美龄决不仅仅是委员长身前身后的传话人,事实上,在帮助蒋介石作出重大决策时,她常常表现出大刀阔斧的政治家风度。据说,去年访问美国时,在白宫,罗斯福曾半开玩笑地问她:“如果贵国工人进行罢工,政府应该如何办?”宋美龄毫不犹豫地抬起白晰的手臂,决断地做了个抹脖子的姿势。在场的罗斯福夫人对此惊骇不已。
在黄山官邸云岫楼内,蒋介石以一副漫不经心的神情,听着夫人带回的来自大洋彼岸的信息。之后,他不以为然地说:“我已听够‘软脚蟹’的恐吓。”
近来,在夫人的面前,他已经多次把过去仰慕的罗斯福总统轻蔑地称为“软脚蟹”。“软脚蟹”曾是史迪威送给罗斯福的绰号。“夫人,我已经想好了。”蒋介石斗气地接着说,“他们一旦切断援助,我就下令关闭他们在华全部机场。归根结底,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总让别人牵着鼻子走。”
“亲爱的,你说的很对。”宋美龄打心眼里赞成蒋介石以牙还牙的决心,但是,在这件事上,不能拱他的火。她转而用平缓的语气说:“不过,现在不是说这种话的时候。美国的事情实际上比想像的要复杂。罗斯福总统想必也有很多难处。据我的一些美国朋友说,美国军方有不少人,最近正与英国遥遥呼应,不断鼓吹,撇开中国,从海上进攻日本本土。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还有那位狂傲自大的麦克阿瑟都在拼命贬低中国战场的地位。在关键时刻,我们的Y部队要老是不动窝,正好授人以口实。如果再关闭驻华机场,那更中某些人的下怀。你好好想想,是不是?”
对美国政界、军界的许多情况,蒋介石确实不如夫人明了。开罗会议,蒋介石第一次会见罗斯福及美国许多军政要员时,宋美龄与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是老朋友了。至今,蒋介石还从未涉足过美洲大陆。方才夫人提到美国军方关于中国战场地位的种种议论,已经打中他的心窝。他想,中国为了抗击日本,已经打了七年苦仗,要是被人从海上摘走胜利果实,中国被撇到一边,那就什么也捞不着了。
蒋介石以一种痛苦和迷惘的神情,望着窗外天际飞过的流云。宋美龄接着说:
“我们与美国的友谊是在抗战最困难的年头建立起来的。这么些年都走过来了。眼看胜利了,为了支Y部队的使用,反而与他们分道扬镳,很不合算。战后,重建世界政治格局时,要美国朋友说话的地方多着呢!比如对战败国的惩治,满洲的地位等等,还有共党问题……”
宋美龄还想说点什么。但是,足够了。蒋介石眼珠子一转,已经算过账来。他朝夫人感激地点点头说:
“Darling,还是你说的对。剩下的事由我来办,你休息去吧。”
“Goodbye!”美龄一阵春风似的上楼了。蒋介石伸手拿起电话,向军政部长何应钦口授命令:
“Y部队应迅速渡过怒江,投入作战。”
末了,他还特别强调:“投入Y部队的决定,是在没有任何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作出的。此点,务必明白地告诉美国人和英国人。”
“是。”何应钦回答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705

威望

1278

贡献

135

军功
积分
2658

军衔

预备役中校

佩饰

营区通行证第一枚三等功第一枚作训银奖第一枚嘉奖章抗战纪念章

任职
部别:
虎啸兵团
部门:
雄鹰航空旅
职务:
退出现役

注册时间
2020-9-18
地板
发表于 2020-9-22 14: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战史之决定抗战命运的十大著名战役或大型会战(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中国大陆称其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台湾方面称其为中华民国抗日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方面,坚定地采取了持久战战略,并迅速形成了两个重要的抗日战场,即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具有互补性和配合性的战场。
       虽然正面战场,由于国民政府采用的是单纯靠政府和军队进行对日作战的片面抗战路线,战略指导路线的失误和三次国共摩擦的影响,致使正面战场的一些重要的大型会战遭到了失败的结局;但是国民党军队官兵的作战依旧展现了英勇无畏的拼搏精神,且保持着较为高昂的应战斗志;给予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也在正面战场,书写着可歌可泣的抗日御侮的历史篇章。
       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均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同时,也付出了380余万人的惨重的伤亡代价,其中,国军以伤亡3227926人的代价,歼灭日军85.9万余人-104.9万余人之间;中共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和“华南游击纵队”共伤亡58.4万余人,歼灭日军52.7万余人。中国战场合计歼灭日军为157.6万余人,击毙日军在44.7万余人-78.7万余人之间;中国革命战争军事博物馆采用择中值,即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在55万余人左右。国共两党结成了广泛意义上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期间,起到了关键性的历史作用。在此,将正面战场对抗战全局影响深远的十大重要的战役或大型会战进行点评。

淞沪会战
      
       从1937年8月9日起,驻沪日军就不断向国军第九集团军进行挑衅。日本海军陆战队大山勇夫中尉带领一位士兵驾车强行闯入虹桥机场进行侦查,不听国军守卫部队劝阻,发生冲突。中国守卫部队不得已将2人击毙,成为淞沪会战爆发的导火索(虹桥事变);8月13日日军正式向国军第九集团军发动全面攻势,淞沪会战全面爆发。
       国军第三战区统筹指挥整场会战,由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后由蒋介石亲自指挥)进行担任战区总指挥,国军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将军任前敌总指挥,淞沪会战爆发后,中央军尽出主力精锐部队。同时,川军、桂军、黔军、滇军和粤军等地方实力派部队也相继投入兵员与日军展开血战。此战,国民政府共投入军队达75万余人。日军派出8个师团与2个旅团(隶属上海派遣军的为第三、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六、第一零一师团等6个师团;隶属于第十军的有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师团等共3个师团,后成为华东派遣军)约28万余人。双方鏖战近3个月,国军以伤亡25万余人-33万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4万余人-6万余人左右。粉碎了日军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战略企图,破坏了日本侵略军“速战速决”的既定亡华战略,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与抗日决心,同时,也为中国沿海地区工业设施内迁,保存全国的经济命脉争取了宝贵的战略转移的有效时间。


台儿庄战役(台儿庄大捷)

徐州会战爆发后,国军第五战区统筹指挥了整场对于抗战具有重大影响的战役。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16日-1938年4月15日)是徐州会战初期的重要战役之一。又称台儿庄会战或鲁南会战。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主战场及其周边村镇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重要的作战部分所组成。
      在历时近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余人参加作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以伤亡约2.2万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军1.2万余人(实际上,中方伤亡5.2万余人,日方伤亡2.5万余人)。这场战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与决心(尤其是国统区军民)。这场别开生面的战役鼓舞了全民族对日作战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对中国抗战的悲观论调,荡涤了日本侵略者的“不败”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抗战(喜峰口战斗)和绥远抗战以及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所取得的又一次重要的胜利,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战役规模的胜利或最大胜利之一,也是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国民党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此战,重创日军坂本旅团大部,共歼灭其3500余人,也沉重打击了日军濑谷支队,歼灭其8500余人。同时,使日军主力坂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和矶谷廉介的第10师团遭受到严重的损失。因此,中国军队理应谓之“胜利”。被西方军事家誉为中国战场的“坦能堡战役”。

万家岭战役(万家岭大捷)

万家岭战役由第九战区统筹指挥了整场作战,其又称德安会战。属于武汉会战期间的重要胜仗之一。此战,中国方面派出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的第四军,第七十四军,第六十六军,第一八七师,第九十一师,新编第十三师,第一四二师,第六十师,预备第六师、第十九师,第一三九师的一个旅,新编第十五师的一个旅,共十万余人参加作战行动。前敌总指挥则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吴奇伟将军。
       日本方面,参战的主要部队为侵华日军的华中派遣军下辖的第106师团,师团长为松浦淳六郎中将。第106师团下辖步兵第111旅团(步兵113联队、147联队)和第136旅团(步兵123联队、145联队),以及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各一个联队。
       此战,国军重创日军第106师团大部,共毙伤日军1.5万余人(据日军战报称阵亡3300余人、受伤4036人,另有9925人在战斗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无法继续参加战斗)。同时,重创日军第101师团一部(第101联队主力一部分)。并差点直接攻入日军第106师团指挥部,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此战的重要意义在于中国军人在万家岭战役中,为赴国难而表现出了不畏强暴,虽死犹战的顽强战斗精神,用生命和忠诚铸成了万家岭这座庐山脚下的历史丰碑,将千秋万载永远耸立在人们的心中。
      万家岭大捷与台儿庄大捷齐名,是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大获全胜的著名战例之一,研究者众多,硕果累累,表现了中华民族敢于与来犯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万家岭战役是中国抗战史上歼敌史无前例的重要战役之一,他打出了民族尊严、打出了国威。压制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嚣张的侵略气焰。充分展示了国共两党共同抗日、中华儿女团结御倭的爱国主义精神。叶挺将军也曾评价:“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

随枣会战(襄东大捷)

     随枣会战发生于1939年5月(民国二十八年),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国民党军队)在湖北随县(今为随州)、枣阳地区与日军的作战。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了解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方向日军主力的战略威胁,向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和枣阳县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1939年5月1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为解除国军第五战区主力部队对平汉铁路沿线交通的威胁,以第三、第十三、第十六师团和骑兵第二、第四旅团等部,向随县、枣阳地区发动全面进攻。为牵制和阻击日军的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将所属部队编为左、右两个集团军单位与江防部队进行防御作战,并伺机实行反击。战至1939年5月23日,第五战区所属部队先后收复枣阳、随县及其周边23个县。日军退回钟祥、应山等会战发动前的驻地,使战场局势恢复战前态势,会战宣告结束。国民党军队毙伤日军1.3万余人,第五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伤亡代价,伤亡2.8万余人。日军未能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因此,国军最终取得会战的胜利。
      这场大型会战,中国军队在兵力上占较大优势,能够较为有效的协同配合,然而,局部兵力投放缺乏灵活性,曾一度,被日军包围,处于被动的局面,后经调整部署,在全军将士的浴血奋战的基础上,成功地恢复原态势。中国军队,虽然也遭受到了较大的损失,然而,成功扭转了日军围歼中国军队的战略企图,并使之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此战,国军第五战区主力,成功毙伤日军1.3万余人,日军在战场遗留尸体就达到了5000余具,达到了牵制且消耗日军的战略目的。中国军队伤亡2.8万余人,然而,较为成功的完成了既定的作战计划。第五战区在会战中期,通过调整指挥部署;逐步表现得进退主动,适时地将主力部队转移至外线,依托大洪山和大别山脉以及桐柏山的有利地形,展开灵活机动的山地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的阵地作战;使局势转变为有利于中国军队的方向,日军撤退时,国军也采取较为有力地追击或阻击行动,取得了较大的战果。
        随枣会战前后历时不及3周。日军使用主力部队突破汉水东岸的中国守军阵地;突进至预定的目标完成一翼包围,然而,其他两路日军则在随县及其北侧地区遭受到国军的有力抗击,未有任何进展。第五战区鉴于这一战场形势,决定调整作战战术,由主力逸出敌之包围圈,转移至外线作战,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深入日军背后打击敌人,在形势出现有利转变时,再命令部队转守为攻,有力地反击日军。日军由于合围计划遭到了失败且面临中国军队的有力反击,不敢久留,遂被迫撤退。中国军队尾追不舍,进击日军侧翼。至5月24日,中国军队先后收复枣阳、桐柏、确山、上蔡、随县等地,日军逐步退回至原防线,战场形势恢复至战前态势,会战以第五战区的胜利而结束。


桂南会战(昆仑关大捷)

       桂南会战爆发于1939年11月份,日本侵略军第21军司令官安藤利吉为切断中国广西与越南的国际交通线,为日本海军航空兵持续对滇越铁路(昆明至河内铁路)、滇缅公路沿线交通进行的战略威胁,指挥第5师团和台湾混成旅团共3万余人,在海军的协助下,于1939年11月15日在广西南部的钦州湾地区登陆,突破沿线中国守军的防御阵地,桂南会战正式爆发。1939年11月24日,日军攻占南宁(邕宁)。随后,日军分兵两路,以一部南下攻占龙州及镇南关;另一部北上攻占高峰隘、昆仑关。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驻桂林行营主任,国民革命军陆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部部长的桂系领导人白崇禧将军为收复南宁,恢复桂越国际交通线的运输,指挥第四战区国军主力分三路反攻南宁:北路军为第38集团军,共4个师,从思陇向昆仑关进攻;东路军为第26集团军,共4个师,袭扰漓江(邕江)南岸日军,并破坏邕钦路,阻止日军增援;西路军为第16集团军,共4个师,向高峰隘进攻,并阻击南宁出援之日军;预备队为第99军。北路军向昆仑关发起了总攻。第5军军长杜聿明将军以荣誉第1师为主攻部队从昆仑关正面发起总攻,以新编第22师向五塘、六塘攻击,迂回昆仑关侧后,19日,西路军向高峰隘、四塘、新圩、吴圩等地发动进攻;东路军向钦州、小董、大塘等地发动攻击,以配合北路军的作战。北路军战至11月31日,成功歼灭第5师团的第21独立混成旅团主力5000余人,成功收复战略要地昆仑关。1940年1月上旬,日军由粤北地区抽调第18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逐步分兵增援桂南地区,1940年1月28日日军再度发起进攻,战至1940年2月3日,再次攻占宾阳、昆仑关等地,迫于战线拉长,而随后收缩兵力于南宁附近。中国军队再次发起反击,于1940年2月14日再次夺回昆仑关,并进至昆仑关附近的五塘村等地。日军固守南宁(邕宁)外围阵地,在四塘、高峰隘、蒲庙之线与中国军队形成对峙局面,1940年9月份,日军第21军主力陆续奉命调入越南。1940年10月,第四战区鉴于战场局面的突然变化,时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的张发奎将军果断命令第16、第35集团军(共6个师)乘势发起反攻,先后收复龙州、南宁(邕宁)、钦县和镇南关(今友谊关)等地,至1940年11月份将日军全部逐出广西,会战最终以中国军队的局部性胜利而结束。
       桂南会战期间,中国军队成功歼灭日军8100余人,重创日军第五师团,并将日军第21军主力逼退至越南,造成了日军在局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同时,作为这场大型会战的核心战事,昆仑关战役的胜利,成为国军机械化作战兵团在抗战全面爆发以来,攻坚作战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重创日军第21独立混成旅团主力大部,歼灭日军5000余人,击毙第21独立混成旅团86%的军事指挥人员,其中,日军少将中村正雄旅团长被击毙。成为昆仑关战役当中,被中国军队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将领。
        
   
豫南会战(豫南大捷)

豫南会战是中国第5战区国军主力在河南南部抗击日军的一次成功战例。1941年1月18日,日军第11军为了打通平汉铁路南段,解除中国军队对信阳日军主力的威胁,纠集步兵7个师、骑兵1个旅、战车3个团的兵力,在司令官园部和一郎的指挥下,分左、中、右3个兵团,分兵三路,准备向豫南地区发起全面进攻。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决定采用避实击虚的正确战略,留少数兵力正面抗击日军主力,主力转向两翼活动,待日军进攻兵力分散之时,从其两侧及背后围歼之。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成功战例。
       豫南会战的主要战事基本发生在1941年1月底~2月上旬之间,共持续18天之久,由于中国正处于农历传统的春节期间,此次会战,又称抗战期间著名的“闹新春”。这场会战主要发生在河南省南部地区,是一场中国军队在河南信阳以北地区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著名会战。日军为寻歼在豫南地区的中国军队主力汤恩伯兵团,抽调第3、第17、第40师及特种兵一部,集中在信阳以北地区,由第11集团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指挥进攻豫南。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3个集团军共8个军组织防御。1941年1月30日,日军中央兵团兵分两路,企图协同两翼兵团夹击中国军队。1941年1月31日,日军攻占豫南地区的舞阳、上蔡等地,对中国守军形成包围态势,然而,中国军队已先行转移,致使日军企图围歼中国军队主力的计划落空。此时,日军侧背又受到中国军队的多路攻击,正阳已被驻扎皖西地区第84军克复,日军的后方交通受到严重的威胁,遂于1941年2月1日开始回撤。日军第3师从舞阳撤出后,于1941年2月4日攻占南阳,2月6日放弃该城,向唐河、泌阳方向撤退。国军第13军顺势收复舞阳后,即向南阳方向追击日军。与此同时,由舞阳南撤的日军第17师团及第15、第4师团各一部,在象河关附近遭到中国军队猛烈的打击,伤亡惨重,向南溃退。至1941年2月7日,各路日军均被迫撤回信阳附近。此战,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9000余人。
      豫南会战以侵华日军失败,中国军队胜利而宣告结束。豫南会战的胜利大大提振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信心与决心,体现了中国军民团结抗争的伟大力量,有力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同时,豫南会战又被西方军事家誉为“中国战场的列宁格勒会战”。

上高会战(上高大捷)
      
        上高战役(上高战役、锦江作战、鄱阳扫荡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重要的会战,被时任国民革命军参谋总长的何应钦将军称为“抗战爆发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上高会战发生于1941年3月份,驻南昌的日军第34师团大岛茂因友邻部队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参与对中共所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行动,要求第33师团调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南昌周围的国军第九战区主力部队,却因两个师团严重的缺乏协调配合的默契;导致第34师团一头扎进了中国军队4个军的合围圈,是为“上高会战”。中国军队统计击毙日军大佐联队长滨田以下日军15000余人,日军自报伤亡千余人。
      上高会战,由于在政治和军事层面上,给予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也预示了日本侵略者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时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当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此,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这场大型会战的战场实际指挥官为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将军,在1941年3月29日给蒋介石电报中汇报的战果为:毙伤日军少将步兵指挥官长岩永汪、大佐联队长浜田以下1.5万余人,自身伤亡2万余人,然而,他的顶头上司,第9战区司令薛岳却没有认可这个战果,薛岳将军在4月5日给蒋介石的电报中,直接将罗卓英的战果打了个八折,称伤毙日军12520名,俘敌14人 。日军宣称造成中国军死伤17,119名,失踪2,814人,对于己方损失在战报上则只字未提,日本网站引用的日本右翼战史学家儿岛襄的估计为1000余人。
       姑且不论中方投入的兵力和伤亡情况,日军方面的死亡人数是存在严重的高估。日军战后编的战史只承认此次会战投入的两个师团级别的作战单位都有一个步兵联队未参战,以治安师团三联队制满编顶多一万三千人的规模,实际上,两个师团级别的作战单位投入战场的兵力顶多近两万余人,再加上,兵力至多3千余人的独立混成第20旅团(满编5000人),日军在本次会战的投入兵力顶多2万5千人内(罗卓英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上开始估计日军只有一万,后来才说是三万),不可能出现6成的伤亡比,国民政府的战报明显出现灌水的现象。虽然,根据战报所提到的数据,可能存在灌水的现象,但是这不代表国军在此役徒劳无功。日军山炮属联队(团级)编制武装,一联队4门,缴获了6门该型号的山炮,代表至少有2个步兵联队遭遇被击溃的命运,对此次只投入6个步兵联队的日军来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作战单位是受创严重,对日军的伤亡冲击可谓不小。

图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日双方作战示意图

图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日双方作战示意图

图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日双方作战示意图

长沙会战(三次湘北大捷)

第一次长沙会战(又称为“第一次长沙战役”、“第一次湘北会战”,日军称“湘赣会战”),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为保卫长沙,采取以湘北为防御重点,“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调动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约24万多人参加此次会战。至10月9日,中国军队第195师恢复到进占鹿角、新墙、杨林街之线,日军陆续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至10月14日,双方恢复战前态势。此战歼灭日军3.4万余人,取得了较大的胜利。第二次长沙会战(又称第二次长沙战役,日军称长沙作战),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2.5万余人-4.8万余人之间,击落日军作战飞机6架,击沉日军汽艇9艘,使日军妄图一举歼灭第9战区国军主力的战略计划再次遭到失败。第三次长沙会战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同盟国军队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它的胜利,对国内、外都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全面性胜利,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与信念,对提高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军的作战士气,支援英、美军队在东南亚地区和太平洋战场的作战,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成就了薛岳将军的“天炉战术”。此战,歼灭日军5.6万余人,被蒋介石称作“抗战以来最得意之作”。
       从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腥风血雨的三次“长沙会战”,是八年抗战当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系列大会战。这三场震惊中外的大型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日军受到了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在湘北战场折损兵力10.7万余人-12.8万余人之间,成为抗战期间决定最终战局走势的三场重要的大会战。


石牌保卫战(鄂西会战的核心战事)


       石牌要塞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一带的西陵峡地区。其所在的石牌村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小村庄,依山傍水。石牌很美,从石牌望出去,仿佛此处就是“江山如画”一词的诞生地。长江西陵峡地区的石牌镇,因西陵峡段长江南岸的象鼻山一侧的一块形似矗立着的令牌的巨石而得名。它高40米,顶宽12米,厚4米,重达4300余吨。长江因它的存在,在这里突然右拐110度,构成了天然的战争天堑,为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石牌古村距离宜昌市区仅30余里,枣宜会战后,日军攻占宜昌,石牌便成为拱卫战时陪都重庆的第一道要塞式防线,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石牌要塞的得失,是鄂西会战最为重要的作战关键点。为何这么下定义呢?这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要点:①鄂西地区作为进入川渝地区的战略前沿,具备着得天独厚的险要地形(巫山山脉、大巴山脉等山地作为环绕鄂西和川东地区的重要山脉)便于中国军队依托防线两翼的有利地形形成较为积极地防御态势;②石牌要塞坐落在号称“长江天堑”的宜昌石牌镇附近,象鼻山巨石使长江突然在此处形成右拐110度的巨大险湾,使得石牌要塞成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兵家必争的防御要地。对往来船只也具有相当的震慑作用;③鄂西地区是第六战区的指挥中心恩施市的所在地,它是我国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民风彪悍且具备一定抵抗外来入侵的民族意识。这些因素,预示着日军深入长江三峡必定是需要走一招险棋。
      当然,事实也印证了日军失败的必然结果。石牌保卫战的最终结果也是以国军的重大胜利而告终。胡琏将军无疑是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亲率第18军第11师死守石牌要塞。同时,陈诚将军电告王敬久将军的第10集团军迅速隐蔽迂回到日军侧翼防御薄弱的渔洋关,进行了一场关键的反击作战。渔洋关反击战的胜利,基本解除了石牌被日军三面围困的危险局面,形成了国军外线主力部队局部反包围日军的有利态势,为宜都追歼战的发动创造了有利的战略条件。此战,国军歼灭日军7千余人。完成了对日军第3师团、第13师团和第39师团各一部的重创,并使鄂西会战的整体战局开始朝向有利于中国军队的方向发展。石牌保卫战的胜利,意义极其重大,是抗战期间的重大军事转折点,西方军事评论家誉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它粉碎了日军入峡西进,企图集中兵力突破国军石牌防线,进而,攻打重庆的战略部署,遏制住了日军企图将战火燃烧到西南地区的狂妄计划。石牌保卫战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结局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湘西会战(雪峰山大捷)
        
       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会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大会战,也成为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战略转折点。侵华日军此战主要进攻目的是为了争夺芷江空军基地,从而,摧毁中国空军的前沿机场,故日军战史又称其“芷江作战”。
       湘西会战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共持续近55天。双方参战总兵力达到近28万余人,战线长达近200余公里。在国军第四方面军总司令王耀武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雪峰山大捷,歼敌2.8万余人。湘西会战的主战场主要分布在怀化市境内,大致在溆浦县的龙潭镇、温水乡和邵阳市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会战以日本军队的全面溃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因此,湘西会战也被称作抗日战争的“战略转折点”。
      日军重广支队在作战期间,受到了中美联合空军与国军地面部队的联合打击。可以说,是湘西会战期间,损失较大的日军部队之一。芷江机场方面曾出动美式P51野马战斗机于1945年5月13日对被包围的日军进攻轰炸,同时,国军各部发动对陷入包围圈内日军的猛攻。日军重广支队,经力战不支,而全面溃散,各部分头逃窜。另外,还未来得及撤退的日军部队被中美空军打的没地逃窜,只得跪在地上向机翼上印有青天白日徽章的中国空军作战飞机挥动白旗被迫求降。
        最终,重广支队在作战期间,丧失了作战能力,惨遭几乎全军覆没的悲惨结局,只有少量残兵成功脱离战场,完成了与日军第47师团会合的任务。
       日军第47师团余部被迫于1945年6月1日前后,全线后撤。
       至此,日军各部全线退回湘西会战之前地域,长达55个昼夜的湘西会战到此以国军的完全性胜利而结束。
       日军伤亡2万8千人,其中死亡1万2498,还有大约1000人被国军围困后绝望自杀,日军被全歼一个旅团还有四个联队,一个师团被重创。国军缴获迫击炮43门,榴弹炮13门,山炮5门,重机枪48挺,轻机枪240挺,掷弹筒260个,步枪无数,还得到了日军洋马1650匹(马在山路行走较慢,日军最后只顾人逃命,丢弃了大量马匹)。国军方面伤亡2万660人,其中阵亡7817人(军官823人),比日军伤亡人数的三分之二还少。除此以外,国军还夺得日军军旗90多面(抗战中日军军旗必须死死保住,日军方面的命令是只要还剩一个人就必须保住军旗),并且俘虏日军447人(军官42人)。
       湘西会战的胜利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①它是抗战全面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一场重要的完胜,日军战史对其承认为“侵华战场的一次全面性的失败”,也是日军在二战期间所遭遇的第八次战略大溃败(其他七次为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途岛海战、瓜达卡纳尔岛会战、英帕尔会战、塞班岛战役和莱特湾海战以及冲绳战役)。②国军以较少的伤亡赢得了战场上的全面优势的战略局面,这也是以往历次大型会战所不可想象的较为有利的局面。③它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真正战略转折点,也是中国军队正式进行正面战场战略反攻的重要一战。从而,在正面战场经历了多年的惨败和惨胜之后,真正迎来了意义重大的一场“完全性胜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705

威望

1278

贡献

135

军功
积分
2658

军衔

预备役中校

佩饰

营区通行证第一枚三等功第一枚作训银奖第一枚嘉奖章抗战纪念章

任职
部别:
虎啸兵团
部门:
雄鹰航空旅
职务:
退出现役

注册时间
2020-9-18
5#
发表于 2020-9-22 14: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桥事件:抗战时期不能忽略的一场大规模国共内战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坚守在敌后战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另外,国民党也开辟了敌后战场,并将全国三分之一的军事力量用于敌后抗日。

徐州会战之后,江苏沦于日军之手,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率部留守打游击战。韩德勤的嫡系部队包括第89军和第57军之第112师,另有名义上归其节制的李明扬、李长江的游击队。
1939年2月底,新四军冲破国民党划定的防区,确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11月,江南指挥部成立,由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统一领导在苏南和向苏北发展的部队。
在新四军快速发展的同时,国民党方面也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的方针。一方要突破国民党当局“画地为牢”的限定,另一要限制中共的发展,双方的摩擦不可避免。

韩德勤对新四军尤为疑忌,1940年上半年,多次制造摩擦,先后挑起半塔集之战和郭村之战,但韩部并未占到便宜。

1940年7月,毛主席指示陈毅、粟裕:“华中目前斗争策略,以全力对付韩德勤及苏北其他顽军切实发展苏北。”7月25日,陈、粟挥师东进,占领原属苏北国军的泰兴县城以东的黄桥地区。

8月,韩为挽回颓势,决定彻底解决黄桥地区的新四军,以李明扬为“进剿军”总指挥,企图把新四军“赶进长江喝水”。

国共双方在这一地区可谓针锋相对,一场大战难以避免,最终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黄桥事件”。此时,陈毅率领的新四军仅有5000人,而韩德勤调集的正规军和杂牌军约有3万人,彼此实力悬殊。

9月4日,韩德勤首先指挥李明扬等部,进攻黄桥以北营溪的新四军,两日后遭受大败。之后,韩派兵据守姜堰,封锁新四军粮食来源,企图将黄桥地区新四军困死。

黄桥战役时的陈毅。

9月13日,新四军发起反攻,激战一天,打掉了36个碉堡,攻占姜堰,歼灭韩军千余人,俘虏2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

为了延缓新四军与韩德勤部的决战,陈毅决定回应韩德勤的要求,让出姜堰。陈毅在此下了一招妙棋,他没有将姜堰直接交还给韩德勤,而是交给了苏鲁皖边区游击正副总指挥李明扬、李长江。

“二李”虽是韩德勤的下属,但不是嫡系,一直遭韩的打压和排挤。陈毅利用韩、李之间的矛盾,亲自拜访“二李”,做统战工作,收到良好成效。

同时,部分八路军也南下苏北皖东,与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形成了对韩部南北夹击的战略态势。

新四军将姜堰送给“二李”,让韩德勤恼羞成怒,促使他加快了进攻新四军的行动。9月底,韩制订了收复黄桥计划,调集3万余人,兵分三路向新四军猛扑。其部署为:以嫡系李守维89军、翁达独立第6旅为主力,进攻黄桥北面和东面;以李明扬、李长江为右翼,以5个保安旅为左翼,分别进攻黄桥以西和以南。

新四军在黄桥战役中缴获的迫击炮。

由于陈毅在战前对“二李”做了大量争取工作,使得他们保持中立,战斗打响后,基本上按兵不动;左翼保安旅多系乌合之众,畏缩不前,不足为患。国民党一方实际参加战斗的,只有第89军(辖33师、117师和独立第6旅)的1.5万人,呈孤军深入之势。

10月4日下午,新四军变守为攻,先发制人,将由古溪经高桥向黄桥前进之韩部截成数段。此后的战斗中,新四军依托黄桥基点,采取攻势防御,以少敌多,迅速将韩部击溃。

5日是战况最激烈、也是战果最丰的一天。粟裕命令新四军3个纵队,分别从黄桥以南、西、东三个方向进击,当晚,韩部主力被歼灭,战斗基本结束。5日夜,89军军长李守维率残部逃跑,在惊慌中骑马过河时落水,竟因抢救不及而溺死。

10月6日,战斗结束,新四军以5000战斗人员,伤亡900人的代价,取得完全胜利。

3天的战斗中,新四军共歼灭韩部1.1万人,俘虏33师师长孙启人等大小军官600多人,缴获长短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189挺,山炮3门,迫击炮59门及大量弹药和军需物资。可以说,第89军在黄桥被全歼。

经过此次惨败,蒋介石并没有致力于国共合作、团结抗日,而是寻机报复,三个月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现在的官修史书上,“皖南事变”被大书特书,义愤填膺地批判蒋介石,但对黄桥事变鲜有提及,这不是完整的历史。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禁闭室|华武军事集团

GMT+8, 2024-5-5 10:15 , Processed in 0.12094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