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谈判桌,也不在太平洋,中美间的决斗,真正的主战场在哪里?
2022-12-23 10:31
中美之间的国力对比,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两国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都在当下世界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中美两国也在众多领域存在竞争,这导致国人非常在意与美国比一比。从经济总量,人均收入,到军事,再到外交和文化,处处都在比较。
而近年来中美两国也的确在贸易,台海,南海问题等方面存在摩擦。许多民众对于中美之间的实力对比抱有过于乐观的想法,以为已经,或者即将全方面超越美国。认为中国可以进行“更强硬”的对美政策。
然而,形势并没有这么乐观。
1,不在太平洋,也不在谈判桌长期以来,国内民众对于美国的亚太战略高度关注。因为这是美国涉及台湾,南海,对华外交等种种问题的出发点。
美国在2011年之后,逐渐将大部分军事力量从欧洲和中东转移到亚太地区,并逐渐将中国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还拉拢了印度,菲律宾,日本,韩国等亚太地区国家,实施围堵,并结合岛链战术,进一步遏制中国的发展。
在经济上,美国还不断提高贸易壁垒,甚至与中国发生贸易战,并试图推动新一轮的制造业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认为中国应该针锋相对,通过加强军事力量,从而获得突破美国第一,第二岛链的能力。还有一些人认为中美两国应该在谈判桌上就经济问题继续竞争。
但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毕竟,想要在军事上突破美国的岛链和一众盟友的堵截,难度太大,短期内难以实现。
而想要在谈判桌上让美国改变对华经济政策,也要付出让美国能接受的筹码,否则美国很难动摇当下的国策。而中美之间因为存在完善的战略互信机制,短期内也不大可能爆发战争,西太平洋地区的形势很难因为武力发生改变。
实际上,造成如今中美之间力量悬殊的根源,既不在太平洋的战舰上,也不在高层的谈判桌上,而是在于科技创新和大宗商品供应上被“卡脖子”。只有在这方面取得实质突破,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才会发生改变。
2,科创产业的窘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中美之间在很多领域存在竞争,中国也在不少领域存在差距,但最主要的差距,还是体现在科创领域。
美国作为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的同时,也是全世界科技,文教最发达的国家。他还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冷战后信息技术革命的东风,与其他西方阵营的国家共同占据了三大产业的制高点,对其它国家具有压倒性的科技优势。
而相比之下,中国作为后发国家,科技底子要薄得多,直到改革开放和新世纪以后才因为教育水平提升,对外交流深化取得了一些科技进步,迈入了信息化时代,一步步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关于这点,从中美两国的科技公司数量,以及头部企业类型也能看出端倪。
2021年,中国市值最高的十家企业中,几乎都是各大银行,能源,保险这些服务行业企业,即便互联网企业也只有阿里巴巴和腾讯,并没有太多掌握高端技术的科技企业。
而同一年美国市值最高的十大企业主,则不乏微软,谷歌,IBM等科技含量很高的企业。在制造业领域,《财富》杂志2022年公布的年度世界五百强企业报告显示,美国有42家制造业企业挤入500强。
比如强生,英特尔,雷神,洛马,通用电气,戴尔等名企,涵盖了生物医药,微电子,军工,汽车,高端机械等多个领域。而中国制造业企业能挤入是39家,集中在食品加工,互联网,家电,新能源等领域。
中国工信部和中新社的报道显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平均利润只有2.0%,低于世界五百强的4.37%,更低于美国制造业8.3%的平均利润,以至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总体呈现出“大而不强”的态势。
反映到经济结构中,便是中国的第二产业绝大多数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绝大多数企业从事低端加工,盈利能力靠人力成本的优势和走量堆积,处于产业链的下游。 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则因为科技优势,能够占据众多产业链的上游,掌握定价优势。
比如,一款销售到中国内地,定价9688元的iPhone X手机,美国苹果公司可以从中赚取6029元的份额,设计芯片的美国高通公司等企业可以赚490元,代工芯片的台湾企业可以赚549元,提供摄影,材料元件的日本企业可以赚300元。
此外还有欧洲国家可以赚54元,而最终中国内地负责加工组装的企业只有500元不到的利润(扣税,不考虑销售端)。即便是国产的制造业产品,很多也因为依赖欧美发达国家的零件,专利设计等原因,盈利份额不高。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制造业能占领模庞大的鞋类,服装,食品,日用品市场,打出Made in china的名声,但却没有世界一流的汽车,航空,医药,光学,高端机械企业的原因所在。
同样也是中国大多数第二产业工人薪资低廉,难以提升待遇,产业升级缓慢,长期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根本原因。而正因为科技实力落后,导致居民收入水平不高,间接造成了民众的消费水平不高,内需不足。
以至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却只是世界第二大市场,没能超越以人口不到4亿,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市场。而这也会影响到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中国第三产业需求,进而影响到中国的GDP。
当然,科技实力的不足,还深深的影响到中国的经济结构,让中国的外贸出口与欧美国家的市场需求高度绑定,使得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技术端和消费端拥有绝对优势,有能力让一些产业“卡脖子”。
比如,在半导体领域,美国就可以联合欧洲,日韩以及台湾地区,从半导体产品的设计研发,高端光刻机的生产制造,使用,半导体产品的材料,代加工方面完整得卡中国内地企业脖子。而像这样的领域,还有很多。
科创领域的落后,在民众的生活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中国的中高端汽车零件几乎都依赖德国,日本,法国和美国进口。
高端工业机械,数控机床依赖日本,德国,瑞士等西方国家,高端医疗设备,实验设备依赖美国和欧洲进口,而民航,制药,光学等领域几乎也是欧美产品占了优势地位。
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以及欧美市场的需求减弱,中国近年来的外贸出口也受到了波及。而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也中近年来试图推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将原本布局在中国的加工产业向东南亚,甚至非洲转移。
由此可见,中国有迫切的需要要实现科技进步,攻克诸多技术壁垒,完成产业升级。而这必然需要巨大的科技投入和人才储备。
美国各级政府在2023年度的科研预算是1.7万亿美元,涵盖农业,航天航空,生物,地质,环保,制造业等多个领域。而教育领域的支出是1.43万亿美元,二者在当年总财政预算(约9.35万亿)中的占比均超过九分之一。
相比之下,中国在2022年的科研投入是0.32万亿美元,教育投入是0.83万亿美元,投入的力度与美国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在吸收科创人才这方面,中美两国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中国拥有规模庞大的高等教育群体,但他们的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却是比不上美国的。
据北京大学2021年6月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项目结果表示,拥有94万多人的中国博士学历者平均月薪是约为1.48万元(约2120美元)。
而根据美国招聘网站Ziprecruiter的数据统计,2021年美国博士学历从业者的平均月薪约为1.2万美元,而美国在当年拥有博士学历的人数超过了460万人。
中国不仅在高学历者的待遇上逊于美国,总体数量也远不及美国。更何况,美国还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人才流入地,对全球各国的人才都表现出很强的吸引力。
3,军工技术有待进步中国不仅民企,民用领域产品科创能力不足,中国的军工产业也非常需要寻求科技突破,提升科技实力。
从企业端来看,虽然近年来中国军工企业近年来研发生产了大量的新锐武器,涵盖航母,战机,火炮,单兵武器等方方面面,中国军售出口额也得到了增长。但中国军工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依然不能与欧美俄的同行相比。
在一些具体的技术装备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空中力量方面,解放军装备的大部分四代战机,甚至包括歼-20这种五代战机,在航空发动机寿命,效率方面依然没有突破俄罗斯的影响,无法与美欧相比。
中国直升机是在冷战时期从法国,苏联引进产品(如超黄蜂,海豚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电传飞控,发动机等多方面落后于欧美俄等国,至今依然没有自成一套体系,在重型直升机,专业武装直升机等方面也迟迟没有突破。
以至于中国海军和陆军一直要用通用直升机承担各种重任,甚至让直-20这种通用直升机去承担专业武装直升机的工作。
而相比之下,美国在冷战时期便已经拥有了先进的航空工业,在直升机,固定翼,倾旋翼飞机的建造上有成熟的经验,还有洛马,格鲁曼,西科斯基,通用动力等一众军工企业为其战机提供技术支持。
海军也存在这样的困难。比如,中国唯一的固定翼反潜机“运-8X”,虽然综合性能可以与美军的P-3C相媲美,但它的APS-504对海搜索雷达却依然需要加拿大方面制造,它的SW-2000多普勒雷达则是由英国提供。
中国海军常规潜艇和护卫舰,在动力系统方面也非常需要欧洲国家的柴油机。
比如,054A型护卫舰的4台PA6V-280STC型柴油机和075型两栖攻击舰的16PC2-6B型柴油机,都是从法国皮尔斯蒂克公司引进的技术,目前虽然已经仿制成功,没能以此为基础研制出性能更好的柴油机。
海军的039系列柴电潜艇,052,052B,052C,052D型驱逐舰的MTU柴油机,则来自于德国企业戴姆勒-奔驰集团。而039系列的AIP技术来源于从瑞典引进的斯特林发动机。
此外,中国还在潜射垂发系统,野战防空,固定翼垂直起降战机,舰载隐身战机等方面存在短板,需要花大功夫攻克难关。而要想克服困难,就不能不重视科技进步。
4,大宗商品卡脖子中国不仅在科技领域落后于美国,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制衡。在许多关系到国家命脉的大宗商品上,中国也非常依赖美国及其盟友,以至于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时,民众的生活水平,外贸企业的营收也会受到影响。
在能源方面,中国极度依赖海外进口。2021年,中国进口了64.23亿千瓦时的电力,5.13亿吨的石油,1681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和3.21亿吨煤炭。
这其中,绝大部分石油来自沙特,伊拉克等中东国家,绝大部分煤炭来自印尼,哈萨克斯坦,蒙古和俄罗斯,最主要的天然气来源国是澳大利亚,美国和卡塔尔。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的化石能源来源国,有很多都是美国的盟友。
而根据彭博社2022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石油库存约有9.2亿桶,能满足90多天的需求,天然气库存只有1800亿立方米,煤炭库存长期在1.7亿吨左右,只能维持29天的发电。
在铁,铜,铝,铀,镍等重要的矿石方面,中国也非常依赖从巴西,澳大利亚,智利等国进口。甚至于在粮食方面,中国也非常依赖海外的大宗商品交易。
2021年,中国从海外进口了532万吨大米,971万吨小麦,2835万吨玉米,212万吨牛肉,140多万吨禽肉,41万吨羊肉,440多万吨猪肉。
还有1840多万吨大豆,1400多万吨油菜籽,1820多万吨花生,至少1280万吨成品食用油。此外,中国每年还要进口大量的化肥,饲料原料 才能满足谷物和肉类的生产。
总而言之,关系到中国民众衣食住行,国民经济运转的大宗商品几乎都要从海外进口。而这些大宗商品的来源地,很多都是美国和美国的盟友。
而且 美国及其盟友还可以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全球存在的影响力,控制红海,波斯湾,巴拿马运河等大片海上航道。一旦发生战争,中国的大宗商品进出口就会受到影响。毕竟,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确可以影响中国的海上贸易线。
而即便是在和平时代,美国及其盟友也可以通过来源国和金融霸权的优势地位,操纵众多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中国经济。这对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链处于下游,赚加工费的众多中国企业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儿。
5,结语综上所述,中美两国最大的不平等,在于美国可以用科技优势和大宗商品贸易的优势卡中国的脖子,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民众生活。而中国要想打破这种局面,还真不是那么简单。对于这种情况,中国绝不能掉以轻心。
中国需要在科研,教育领域持续加大投入,提升民众的教育素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形成尊重科技,尊重知识的氛围,尤其是要保障科技工作者的待遇。毕竟,当下的社会,依然有很多人对科创,对教育缺乏重视。
而在大宗商品的贸易上,中国政府也应该加强与中亚,俄罗斯,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在陆地上获得更多的大宗商品来源渠道。
毕竟,中美之间的最大竞争战场,不在军事上的武器比拼,不在谈判桌上的唇枪舌战,而在于科技和大宗商品供应。科技决定中国的未来,大宗商品的供应决定当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