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伯通 于 2020-8-20 09:52 编辑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孔子和论语?
孔子已经离开我们2500多年了。斯人已逝,但他的思想永存。作为每个人的老师,孔子的思想,已经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中,存在于我们的心灵中,沉淀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性格。他的思想影响着炎黄子孙,他的思想在无形中支配着我们的行为。
历史的车轮,浩浩荡荡行进了五千年。今天的时代,早已不是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战乱频繁、倍受异国欺凌的中国。如今,中华民族已经崛起,中华儿女已经拥有幸福收获自信,并将戮力同心,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奋进。
当你享受今天美好的生活时,请别忘了历史。我们的民族有过辉煌,也有过磨难;我们的祖国曾无比强大,但也曾病弱不堪。中华民族能历经磨难而在一次次的磨难中“凤凰涅槃”,因为我们拥有一大批孔子这样的“仁人志士”,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保护者、再造者。“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让我们记住那些光辉的名字,继承他们的理想,传述他们的学说,虽然不一定成为伟大的人,但可以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
当我们在家享受父慈母爱,在学校享受老师的关爱,享受同学的友谊,我们应该记住孔子,记住这个我们所有人的老师,并力尽所能向他学习。
那么,今天,我们应该向孔子学习什么? 学习他的忧国忧民心怀天下。汉朝哲学家王充,写了一篇《问孔》的文章,对孔子的学说提出了一些疑问,这是一种可贵的怀疑精神,尽管王充对孔子的学说有所质疑,但他对孔子的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精神,十分敬佩。他说孔子是“仁圣之人”,忧国忧民,不图利害,即使是前途渺茫,他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孔子为天下无道混乱而忧心忡忡,为黎民百姓生灵涂炭而内心焦虑,他要做拯救天下的人,推行自己的“仁爱”和道德治国的思想,渴望建立一个“让世界充满爱”的“大同世界”。他呼吁统治者要“爱民”,减轻百姓负担;他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追求平均财富、人心安定与社会和谐。他心怀天下,充满了忧患意识,这是一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清代伟大的思想家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是国家的主人,也是民族的未来。学习孔子,就要用我们的行动,爱国爱社会,用每一个人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向更美好的未来前进。
学习他“仁者爱人”的与人为善。孔子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创立了儒家学说,并影响了以后的中国人。儒家学说思想的核心是“爱人”。爱人,就是要求我们心地善良、心存善念,爱自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朋友甚至关爱陌生人。孔子是个富于同情心的人。看见别人失去了亲人,他也跟着难过;看见身穿丧服的人和盲人,他都要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表达同情。虽然自己贫穷,但看见有穷人办不起丧事,他都要拿钱出来帮他们。孔子胸怀宽大,善于换位思考。他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求我们能够视人犹己,由自己之心去理解、推知他人之心,去积极地利人、助人。他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我们能够将心比心,对于不愿别人损害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己也不应当以这种思想和行为去损害别人。在孔子看来,我们行仁爱讲道德,不只是为独善其身,更重要的要“兼济天下”。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在成就自己中去成就别人,完善自己的人格。
学习他“学之不厌”、“发愤忘食”的勤奋好学。孔子是春秋时期最博学的人,基本上是无所不知的“百度”。但孔子不是天才,他的知识来自于勤奋好学。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认为,他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人,只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追求的人。孔子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天才,如果有天才的话,他们是勤奋好学的人。一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都可以成为有文化的人、有知识的人。
学习他“乐以忘忧”的乐观向上的精神。我国著名思想家胡适先生曾经精准地概括了孔子的一生。“知其不可而为之,亦不知老之将至。认得这个真孔丘,一部《论语》都可废”。“知其不可而为之”说的是孔子对理想孜孜以求的决绝;“亦不知老之将至”说的是孔子的乐观精神,不管是岁月走远年华易逝,孔子依然像个年轻人,始终精神饱满充满斗志。孔子的一生,处处充满了挫折。年幼丧父,年少被阳货欺负,成年后从政理想破灭,周游列国倍受冷落。屡屡遇险,被别人说成是“丧家狗”,无论是处于何种艰难险阻之中,孔子都能镇定自若而“弦歌不绝”,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他“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不耻下问”。博学多才的孔子,是“达巷党人”的偶像。“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谦虚地对弟子们说, “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子贡曾经说孔子“圣人无常师”,也就是说,孔子没有一个固定的老师,他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他从来不摆架子,任何人有他不知道的知识,他都要认真去求教,哪怕是孩子,哪怕是弟子。有一次,子夏向孔子请教《诗经》中的问题。孔子给他作了解释。聪明的子夏举一反三,认为那首诗歌的背后,蕴含着“仁心”应该先于“礼”的形式。孔子高兴地说,子夏,你给了我很好的启发呀,你可以和我一起谈诗了。
孔子的谦虚,并不是虚伪的表演,而是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他告诉我们,知识的海洋无穷无尽,骄傲自满恰恰是无知的表现,只会让自己固步自封,无法进步。正如孔子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告诉我们,在求学的过程中,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求学态度。
学习他君子“有过即改”善于内省。在学生们的心中,孔子是“圣人”,是无所不能的老师。但孔子不这样想,孔子认为,人人都会犯错。最重要的是,有错就要改正,这样仍然不失为一个君子。孔子欣赏颜回的“不贰过”,不再犯第二次错误。孔子自己也是个勇于承认错误并马上改正的人。陈司败问孔子,鲁昭公是否知礼的时候,孔子故意替鲁昭公掩饰。陈司败当场指出孔子不公正。孔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说自己很幸运,一旦有错,就有人帮他指出来。在齐国期间,孔子发表了一些针对宰相晏子的言论,后来孔子认识到错误,亲自上门赔礼道歉,承认错误。孔子还说过,“过而不改,是谓过”,意思是,有了错误而不改正,那才是真正的错误。相反,“过而改之,是不过也”,犯了错误及时改正的话,那就不会再犯错误了。孔子一方面欢迎别人批评自己,另一方面也经常反省自己。用曾子的话说,“一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人,就向他学习,看到有缺点的人,就要对照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毛病,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 学 习他“富贵于我如浮云”的财富观。孔子很穷,他也想做个有钱人,孔子地位卑贱,他也想做官。《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求名利地位,是人之本性。重要的是,我们用什么方式得到它。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是,“富和贵,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若不是按正道所取得,这样的富贵是不应该要的。贫和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假如不是按正道来摆脱贫贱,那宁可不摆脱它”。正如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财富,对于我来说,就像易散的浮云一样”。孔子告诉我们,要正确地面对财富,用正当的手段去获取它。
学习他童心天真爱护小动物。孔子是老师,但他不是一个整天板起面孔的老夫子,而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他对人,充满仁爱,对动物,同样充满爱心。所以说,孔子是动物保护主义者和环保主义者。《论语》上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说,孔子捕鱼的时候,只用鱼钩钓鱼,而不会用网来个“一网打尽”,更不会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干脆把水弄干,来个“涸泽而渔”。用箭射鸟的时候,不会去射那些已经归巢休息的鸟儿。用现在理论就是“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意识,再朴素一点的话,就是我们要学习孔子的这种珍惜环境热心环保的精神。
学习他多才多艺全面强化综合素质。孔子身体强健,在春秋时期,能活到七十多岁,已经是高龄了,这得益于孔子平时的体育锻炼。孔子在学校教授“六艺”,既有文化知识,也有艺术类课程,更有射箭驾车等军事技能。这说明,孔子是个热爱文艺、热爱体育的“阳光大男孩”。孔子射箭技术高超,他曾经带着学生们射箭,当时好多老百姓都来观看,“观者如墙”,盛况空前。孔子曾经“不谦虚”地说自己会驾车,可见孔子的驾车技术一流。除了提高身体素质,孔子还全面加强艺术修养。孔子喜欢音乐,更是个造诣深厚的音乐大师,他弹琴技术是大师级别,作词谱曲的水平更高,他编订了《诗经》,为了更加易于传播,他可能为诗经中的诗谱过曲子,他整理了《乐》,他是当之无愧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
孔子的思想,就像浩瀚的大海,他给我们的,一辈子取之不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