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意见一致,中美俄宁可该国从地球上消失,也坚决不允许它拥核。
2025-05-12 17:36
自从世界有了核武器后,联合国五常就要求在“核武器”问题上始终保持冷静克制。 在有国际法和五常的约束下,即便是巴基斯坦、以色列这种非法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也不敢随意行动。 但有一个国家,它不仅拥有足够的核燃料,核技术,还拥有核武器的远载工具,甚至在2023年,它还得到了47吨分离钚,想要提高军事预算,妄图制造6000枚核弹头。 这个国家到底是谁?
要知道,日本是全球唯一遭受过核打击的国家,广岛和长崎的废墟至今仍在诉说着核武器的恐怖破坏力。 按理说,经历过这种灭顶之灾,日本应该对核武器避之不及才对。
但现实却让人匪夷所思,它不仅没有彻底反核,反而成了国际社会眼中最危险的“核潜力股”。 就连美国都一直在担心,担忧一旦日本拥核,这个曾经的“小弟”就会摆脱自己的控制,甚至成为强劲的对手。 中国和俄罗斯则一直忧虑日本拥核会打破亚太地区的战略平衡,让局势陷入不可控的混乱。
这样一来,三国在国际事务上虽然分歧不断,但在日本拥核问题上却惊人的达成了共识——宁可付出巨大代价,也绝不能让日本拥有核武器。 那么,日本为何执着于核武器呢?
早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得正酣,日本就盯上了核武器这块“战略高地”。
日本陆军启动“仁计划”,海军也不甘示弱,推出“F计划”,妄图靠原子弹扭转战场上的颓势。 可造核弹哪有那么容易?日本本土缺乏关键的铀原料,好不容易从德国找到援助,结果德国的潜艇刚出发,就被盟军盯上,还没送到物资就被击沉在海底。 当时负责研究的首席科学家仁科芳雄,因为技术限制和信息不足,做出了错误判断,认为短期内无法造出原子弹。
日本军部也抱着“玉碎”的疯狂念头,觉得靠武士道精神就能战胜对手,对核计划逐渐失去兴趣,就这样,日本首次核计划在重重困境中宣告失败。 直到广岛和长崎的核爆,日本才又一次重视起核武器。 彼时,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虑,在占领日本后,只是简单地给日本套上了“和平宪法”,并没有彻底清算军国主义势力。
甚至是甲级战犯嫌疑人岸信介,在战后都没受到严惩,反而一路高升,当上了日本首相。 这种“战犯从政”的畸形现象,导致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余毒未能彻底清除,为日后日本的核野心死灰复燃埋下了隐患。 曾经的核爆之痛,不仅没让日本反核,反而成了某些人心中复仇的“最佳火种”。
二战结束后,日本打着“和平利用核能”的旗号,开始堂而皇之地发展核技术。 1970年,日本签署《核不扩散条约》,表面上遵守国际规则,背地里却留了一手——保留核废料后处理能力。 别小看这一能力,它可是制造核武器的关键环节。
到2023年,日本囤积的分离钚已高达47.8吨,国际原子能机构估算,这些材料足以制造约6000枚核弹头!打着民用的幌子,干着危险的勾当,日本的核野心昭然若揭。 在技术层面,日本的H-IIA/B运载火箭,稍加改装就能变成洲际导弹;潜艇、战机的性能不断升级,具备了投送核弹的能力。 2022年,日本更是直接采购射程达1500公里的导弹,毫不掩饰其军事野心。
政坛上,从岸信介到中曾根康弘,再到如今的右翼政客,时不时就发表拥核言论,试图为日本拥核制造舆论。 除此以外,日本的民调数据也让人震惊,85%的日本人支持拥核,日本社会的右翼化倾向愈发严重。 近年来,日本的防卫预算如同脱缰野马,一路飙升。
2025年,日本的防卫费高达8.7万亿日元,约合589亿美元,连续三年创下历史新高。 这些钱都花在哪了?高超音速导弹研发、卫星星座建设、网络战部队组建……全是尖端军事领域。 如此大规模的军事投入,哪还有半点“和平宪法”约束下国家的样子?
面对日本的危险举动,国际社会不再坐视,中国加强了在钓鱼岛、台海地区的军事部署,外交上严正抗议,必要时采取经济制裁措施。 俄罗斯在远东地区增派兵力,时刻警惕日本对北方四岛的觊觎;美国虽然表面上与日本保持同盟关系,但也担心日本拥核后会脱离掌控,私下里对关键技术转让进行严格限制。 如今的日本正在多国的严密监视中,倘若他不听劝告,在军事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等待它的,是国际社会的围堵和国内民众的反对,以及难以预料的未来。 日本执着于拥核,本质上是右翼势力妄图恢复“大国地位”的野心作祟。
军国主义历史没有得到彻底清算,核技术和核材料又储备充足,这让日本成了全球核安全体系中最危险的存在。 就像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超级炸弹”,一旦引爆,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的中美俄在日本拥核问题上达成的一致立场,那就是给日本划定一条红线:核扩散绝不容忍!
如果日本执迷不悟,执意要在拥核道路上走到黑,那就是公然挑战国际社会的底线,必将遭到严厉制裁。
对此,您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