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武军事集团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评论] 日本为什么不怕中国?俄罗斯专家一席话,令国人恍然大悟。

[复制链接]
积分

1万

威望

9251

贡献

716

军功
积分
23887

级别

三级管理

佩饰

总部胸标营区通行证董事资历章优秀指挥员最高贡献奖华武建站勋章第一枚一等功第二枚一等功第一枚三等功第二枚三等功第一枚集体三等功第一枚作训金奖第一枚嘉奖章93活动勋章抗战纪念章红军臂章蓝军臂章

任职
  单位:
华武董事会
  职位:
董事
  
  部门:
论坛管委会
  子部门:
本部
  职务:
常务副主任
  

注册时间
2020-4-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15 16:2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本为什么不怕中国?俄罗斯专家一席话,令国人恍然大悟。

2025-08-11 15:56

近年来,国际安全格局持续变动,亚洲的地缘博弈尤为引人注目。8月,皮尤研究中心和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将中国与日本的综合国力、军事部署、国际影响力推向了新一轮舆论焦点。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再一次成为全球媒体和专家热议的对象。

一个让中国网民普遍疑惑的问题是:面对中国持续增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日本为何表现得如此强硬,似乎并不畏惧?俄罗斯著名亚洲问题专家瓦西里·卡申的最新分析为这一现象提供了关键的心理解读和战略逻辑。


中日间的差距与日本的“底气”
2024年,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GDP已突破18万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二,而日本则被德国反超,排名世界第四。中国国防预算高达3260亿美元,几乎是日本的五倍。在海军领域,中国海军舰艇总数已超过370艘,其中包括三艘航母,伴随着福建号正式服役。

这一数字刷新了亚洲海军力量的历史纪录。与此同时,日本自卫队拥有的150余艘舰艇在规模和技术层面上已被中国远远甩开。空军方面,中国的歼-20隐形战机和运-20大型运输机已成为亚洲空中力量的新标杆。

即便如此,日本的国防预算依然在逐年增加。2023财年达到5.7万亿日元,2025年有望突破6万亿日元。F-35B隐形战机、远程导弹等新型装备大量列装,显示出日本自我强化的战略决心。


美国在日本的驻军规模依旧维持在5万人以上,遍布冲绳、本州等地,这种安保安排自1951年美日安保条约签署以来从未松动过。美日同盟正通过AUKUS、QUAD等多边安全架构不断加深合作,日本的“底气”看似更加充足。

日本不服输的文化基因
瓦西里·卡申在近期一次国际安全论坛中指出,日本并非真正无所畏惧,而是出于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心理和历史惯性。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始终以“亚洲强者”自居,二战时期实力远逊于美国,却依然敢于偷袭珍珠港,顽抗到1945年才最终认输。这种“不打到痛处不认输”的民族性格,在日本社会、媒体和决策层有着深远影响。


即使面对中国国力飞跃,日本社会普遍难以接受“被赶超”的现实。日本媒体在报道中国军事现代化时,常常夹带着“俄罗斯威胁更大”的声音,用以缓解国民的焦虑感和自尊心。心理学家分析,这种“嘴硬”背后其实是对失去亚洲主导地位的本能反弹。一旦承认中国的优势,等同于否定了百余年来自我塑造的国家认同。

盟友支撑:美国力量下的日本信心
美国与日本的同盟关系进入了新阶段,美政府不仅维持了驻日美军的高密度部署,还通过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QUAD)等机制,持续强化对华战略遏制。AUKUS扩展协议让日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情报共享和军事技术合作机会,日本成为美国亚太战略中的核心支点。


美国的“核保护伞”和军事存在极大保障了日本的安全感,使其在面对中国时保持强硬立场。日本决策层清楚,只要与美国保持紧密同盟,即使中国军事、经济全面领先,也能在现实安全层面获得重要支撑。这种战略依赖成为日本敢于“叫板”中国的重要心理依据。

中国战略姿态:和平崛起与外交克制
与俄罗斯动辄以军事手段解决边界争端不同,中国在东海、南海等热点问题上始终坚持外交优先。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南海局势的多次讨论中,中国代表团依旧强调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多边合作思路。钓鱼岛问题上,中国多次通过外交渠道表达立场,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这种和平崛起的国家形象使中国在国际社会获得了较高认同,但在日本社会却被解读为“不至于动武”,进一步弱化了日本对中国的紧迫感。日本舆论认为,只要中国继续秉持和平原则,日本“硬气”就不会付出真正的代价。相较之下,俄罗斯在北方四岛的强势军演以及克里米亚、乌克兰行动,给日本带来了“实打实的军事压力”,这种对比让日本对中国的态度更显强势。


日本的“拉帮结派”与自我强化
日本在外交和安全战略上加快“拉帮结派”的步伐。QUAD的联合军演频率明显上升,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的核潜艇技术和情报系统逐步向日本开放。日本不仅在国际场合积极推动对华遏制议题,还通过增加军费、采购先进武器来实现自身军力的“质变”。

国际事务专家指出,日本的自我强化不仅仅是应对中国崛起,更是对国内长期经济停滞和社会焦虑的回应。从经济泡沫破裂到被德国反超,日本社会始终存在一种“不甘心”的集体心态。通过增强军事实力、深化同盟合作,日本在国际安全格局中努力维持自己的存在感和话语权。


媒体话语与社会心理的互动
日本主流媒体对中日力量对比的报道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选择性。每当中国军力、GDP等硬数据被广泛讨论时,媒体总会加入“俄罗斯威胁论”或“美日同盟不可动摇”的话题,分散社会对中国崛起的焦虑。部分舆论学者认为,这种话术是在为日本社会提供心理安慰,避免集体认知失衡。

同时,日本内部对中国的“嘴硬”,也体现在政策和言论的双重层面。一方面,官方不断强调自身的历史包袱和安全忧虑,另一方面又通过强化与美国的安全合作来增加议价筹码。这种双重策略在2025年国际关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瓦西里·卡申的观点为中国社会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他认为,日本“不怕中国”其实是一种“嘴硬心理”。这种态度既有历史文化的惯性,也有现实安全结构的支撑。对于中国而言,真正的挑战并非如何以武力“震慑”日本,而是如何在经济、外交、舆论、科技等全方位领域形成压倒性竞争力,让对方不得不正视现实。

卡申分析,日本对俄罗斯的畏惧源于实际的军事压力和直接的冲突教训,而对中国的“不服软”,则更多是战略计算和集体自尊的双重作用。随着中国在高科技、绿色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突破,日本的“心理防线”未来或将更加脆弱,但短期内,这种嘴硬与现实之间的张力还会持续存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我们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禁闭室|华武军事集团

GMT+8, 2025-9-15 22:17 , Processed in 0.0949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