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 发表于 2022-7-14 23:54:34

中国发布 | 继“网游限令”后,社交及音视频平台成未成年保护“新灾区”

中国网7月14日讯(记者 刘佳)又到暑假,网络再次成为中小学生居家期间的“主战场”。近日,“未成年人暑假只能周五六日打游戏”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在重拳戒断网瘾的背景下,只有网游是青少年的假期“重灾区”吗?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发布《互联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其中明确指出,相较游戏平台,社交及音视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得分较低,防沉迷、不良信息过滤、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等维度均未达标。“防沉迷”形同虚设2022年 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其中,我国城镇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5.0%,农村为94.7%,远高于成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未成年人群体已经成为上网“主力军”,但青少年“网瘾成性”、沉迷难解,也成为社会各界日趋高度关注的焦点之一。日前,在北师大新传学院发布的《报告》中,特别综合选取四类 81个互联网平台,就信息提示、技术保护、防沉迷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调研。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游戏平台的未成年人保护得分最高,社交平台和音视频平台得分相对较低。特别在防沉迷管理方面,音视频平台也被指有“形同虚设”之嫌。“看视频的时间太长了,注意适当休息一下”,或是在视频播放间隙插入一条“温馨提醒”的视频信息,这是多数短视频平台对于青少年防沉迷的大致做法。但《报告》中明确提出,虽然抖音、快手、斗鱼等平台已经设置了青少年防沉迷机制,限制未成年人的观看时间,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有部分质疑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的声音。色情、暴力信息泛滥在社交及音视频平台中,另一危害未成年人成长的现象,是不良信息的过滤和筛查。据《报告》显示,在被研究的 20个音视频平台中,65%的平台做到了不良信息过滤指标。但达到数据风险监测评估指标的,仅“b站”有做到防止游戏链接或广告推送指标,其他均暂未落实。绝大部分平台缺少与未成年人相关的信息提示及风险提示,缺少内容分级,未进行具体、有效的过滤与筛查,导致未成年人极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此外,在社交平台方面,20个社交平台在内容提示方面,对于包含色情、暴力这些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内容,几乎都未以显著方式作出提示。打赏、充值警告隐晦2022年5月27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司法保护报告》显示,在受理的76个案件中包括直播打赏案件22件,年龄最小的受侵害者仅5岁。数据显示,直播打赏案件平均标的额为69712元,涉案金额最高为61万元。这也是音视频、社交平台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备受诟病的重灾区之一。《报告》中指出,社交类平台对于时间和消费的管理,虽然包含较为完善的青少年模式。但在该模式中,针对未成年人用户的使用时间和消费行为权限管理多为“蜻蜓点水”,主要表现为形式上的规定,源头上仍然存在纰漏,缺乏细致、明确的相关管理机制。在直播平台方面,除了未成年人可以在直播平台进行打赏消费外,平台在未审核身份的情况下还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和游戏账号。专家:“网络沉迷”需要家庭科学引导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怎么办”是困扰家长的高频问题。但作为父母,究竟是要堵还是要疏?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秘书长边玉芳认为,孩子的网络成瘾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长作为孩子网络使用的守门人,需要意识到“如何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是问题的关键,需要拥抱互联网的时代,而非一味地控制和“堵”。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父母应该发挥监管作用,让孩子认识到网络只是工具,并且提升自身对网络的态度和技巧,与孩子共同讨论和使用网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发布 | 继“网游限令”后,社交及音视频平台成未成年保护“新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