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通 发表于 2021-12-10 10:43:24

如何选兵练兵、选将任将?这部明朝兵书有独到见解

本帖最后由 周伯通 于 2021-12-10 10:56 编辑

如何选兵练兵、选将任将?这部明朝兵书有独到见解。
2021/12/09 来源:中国国防报


《登坛必究》为明万历年间诞生的兵书,作者王鸣鹤,生卒年不详,江苏淮安人。王鸣鹤“出自将门,少负伟志”,一直关注和研究兵学。他不仅熟读兵书,而且广泛辑录论兵之作,编纂成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登坛必究》。据该书“凡例”可知,王鸣鹤自称“专事汇辑而鲜发挥”,但即便是辑录之作,王鸣鹤也大量融入了自己对于兵学的思考。尤其是在评论部分,作者就治军思想、军事谋略等阐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http://img.mp.itc.cn/q_70,c_zoom,w_640/upload/20170801/92e6208f53cd4250ab31fbb4c31a3739_th.jpg
    选兵与练兵    军队的基本组成是士兵。王鸣鹤认为,要想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注重士兵的能力和素质,从选兵和训练抓起。
    首先是严格选兵。王鸣鹤主张将那些身体强壮、武艺出众之人选拔出来,淘汰那些尸位素餐、不事训练的士兵。王鸣鹤直言不讳地指出当时选兵过程中出现的怪状:明朝面对危机四伏的局面,并没有选对可用之人,而是挑选了一些游手好闲、投机取巧、空口呼号之徒。以这些人充军,只能如同东郭先生滥竽充数一样,浪费国家的军饷。这些士兵甚至不懂闻鼓而进和鸣金而退,若与强虏作战,几无胜算,贻害国家:   “此所谓投肉虎蹊,几何而不贻国家之大患哉?”
    “选兵”重要,“练兵”更重要。身为将帅,在选拔精兵之后,必须加强训练。为此,王鸣鹤特意强调了“练兵”的重要性。如果军中士卒没有进行充分训练,他们就无法掌握作战要领,甚至连何时前进何时撤退都不知道;训练水平低下,即便是拥有百万之众也无法取胜,只能令士卒白白送死。王鸣鹤指出,在战争中,往往有士卒未经战阵便已胆怯,也有战马还未驰骋便已疲惫出汗,这不是因为“人怯马弱”,而是由于没有进行正规训练,是“不习之过”。因此将帅在平时必须加强训练,使士卒武艺精熟。只有经过训练的士卒,才有赴汤蹈火、出生入死的勇气,懂得齐心协力、勇往直前。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801/4b7d73aaf4bb4939990d2a852b588bf9_th.png
任将和选将    将帅对军队建设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王鸣鹤深知此理。他认为“帅”即“率领”之意:    “率其众,以身先之也。”
    将帅能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其素质和能力对军队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王鸣鹤看来,明军出现重大危机的原因之一,就是没能解决“选将”与“任将”问题,一直僵化地采用将官世袭制度。这种世袭制的存在,导致不少将帅不思进取、不学无术。他们既不懂兵法韬略,更不知权变之术。针对这种现状,王鸣鹤主张改变将帅选拔任用方式,革除旧弊,精于选将,将真正有用之人选拔出来,同时也要充分放权,令各级将帅真正担负起守疆卫土的职责。
    王鸣鹤在《登坛必究·自序》中写道: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安危之间,难易辨焉。”    在他看来,将帅始终担负着挽救天下危局的责任,这正像丞相之于治国理政的作用,其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因此,自古以来的杰出政治家,都尤为重视将帅。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将帅的地位会被忽视,就是当国家承平已久、举世讳言武事之时。在这种情况下,将帅即便身怀韩信、白起之才,也无用武之地。长此以往,武备必然废弛,将帅地位随之下降,由此带来深重危机。
    将帅地位既然如此重要,就不能不慎重选用。王鸣鹤考察了古代政治家通过选将来实现治军和强兵的事实,强调重视“选将”,也阐述了应如何选将。他认为,首先要尊重人才,对所选贤将报以一片赤心。其次,选将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以“才”为先,将才能突出与否作为首要标准。再次,要注意辨别,考察其是否值得提拔和重用。最后在平时还要注意“储将”,也即有意识地储备将才。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1017/4c107c6963fe4f80bb316f2e43dd63d6.jpeg
    贵谋和重诈    《登坛必究》非常认同孙子“兵者诡道”和“兵以诈立”的主张,积极主张以谋胜敌,号召将帅积极研究谋略,主动运用谋略。王鸣鹤也由此出发,力推“谋主说”,大力弘扬战争谋略。王鸣鹤赞同孙子对战争的认识和态度,而且进一步总结出战争“所贵在谋”,这也是为战争谋略正名,抓住了战争的本质。身为将帅,必须要研究战争谋略,并善于使用战争谋略。
    为进一步证明谋略的作用,王鸣鹤举出吕望、张良、陈平和诸葛亮等善于谋略的古代名将故事,指出:    “吕望谋于周而周王,良、平谋于汉而汉兴,诸葛孔明谋于蜀而存炎刘于既烬。”
    由于有吕望这样善于谋划的军师,周武王得以灭商兴周;因为有张良、陈平这样出色的谋士,刘邦得以在楚汉相争中取胜;因为有诸葛亮的出色谋划,刘备得以建立蜀国,从而延续了刘氏政权。从中不难看出,谋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视“诡道”,必然重视“出奇”,敢于对常规战法有所突破。王鸣鹤对“奇”进行了深入讨论,他指出“出奇”的重要性,更研究了各种“奇伏”之法。在他看来,“奇”与诡道之法及变诈之术紧密相连。上古时期,用兵尊奉古军礼,多有节制,所以多“正兵”;到了春秋时期,“兵尚诡道”,崇尚“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后,由于“出奇”之法被军事家们广泛接受,“正而奇,奇而正”这种无穷的变化,也就此成为“用兵之微权,万世不易之定论”。因此,必须对以奇用兵更为重视。

周伯通 发表于 2021-12-10 11:07:03

本帖最后由 周伯通 于 2021-12-10 11:09 编辑




中国古代军事类书性著作。明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武科进士、骠骑将军王鸣鹤辑。万历二十七年(1599)刊行,《明史·艺文志》有著录,现有万历刻本存世,40 卷,图560余幅,文100万字左右。全书共分72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谋略、选将、训练、赏罚、敌情、海陆边防、大江守备、攻守城池、阵法布列、舰船器械、人马医护、河海运输以及文臣武将关于兵事的奏疏等。各卷大体以时代为经,依次排比,广征博引,“本之六经以讨其源,博之左国子史以谈其变,考之武经七书以求其法,参之历代将传以验其用,稽之近世名臣封事以采其识,旁及百家众技、稗官小说以尽其能”(明黄克缵:《淮阴王羽卿兵法序》)。各类前均有作者按语,它不仅起到提要钩玄的作用,而且反映了作者寻求历史借鉴的思想。他从“国家多事”(明万历刻本《登坛必究》,下同)的形势出发,主张“储将”练兵,增选器械,信赏明罚,采取“一面清野练兵备之于陆,一面鸠工造舟御之于海”,以适应御敌抗倭斗争需要。此书虽“专事汇集而鲜发挥”,但由于探源求全,对于后人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历史有一定参考价值。书中所辑六壬、太乙、奇门、占候,祭祷等内容,多迷信不经之谈。
《登坛必究》是明代末期一部重要的兵书,在宋明之际三部大型兵书中,上承《武经总要》,下有《武备志》,可以说是居于承先启后的地位。《武经总要》大都记载北宋以前的史料,而《登坛必究》则成于明朝万历年间,补充了宋、元及明中叶的大量新资料,尤以明代材料为最多,这对于研究中国军事史和《明史》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同时,通观全书,与其它兵书相比较,又有其特点;  一、围绕军事问题选材。王鸣鹤本着“止取别刻有关兵事者”的原则,从上自周秦,下至明朝万历以前的浩繁古代典籍中,紧紧围绕军事问题选录有关材料,从而使本书保持兵学著作的鲜明挣色。还有,如《地理》卷,着重从军事的角度辑录有关省府州县远近,道路险易,山川形势,风土人情,边塞关隘,江海设防,水路运输等内容,与军事无关者未录。  
二、从当时国家军事形势需要出发,采集近世人有关筹边御倭的方略。如第10卷内,对东南半壁,记述了海、边防的要害之地,设防之方,以及卫所建制和分布情况,辑录了戚继光、俞尢猷、唐顺之、郑若曾等人的御倭方略。  三、重视辑录改革方面的内容,敦促明廷革除弊政。在第12卷《选将》中指出“世久承平,武事废驰,机败于中制,而权轻于外监,事失便宜,动唯掣时。”并在本卷中辑录了欧阳修规劝宋仁宗改革从资品选将制度的言论:“革去旧弊,奋然精求。有贤劳之士,不须限以下位;有智略之人,不必试以弓马;有山林之杰,不可薄其贫贱。惟陛下能以非常之礼待人,人臣亦将以非常之效报国。”  四、辑录了一定份量的农民起义的资料。王鸣鹤在记述各省府形势时,辑录了一些农民起义的资料。如著名的刘六、刘七起义,邓茂七起义等。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和镇压农民起义,但在客观上却保存了这方面的资料。  
五、探源求全。全书约100万字,体系庞大,“自天文地理,内忧外夷,江河海防,以及选将行军,攻城象敌。樵苏茇舍③诸类,虽一器一艺,无不具载。盖本之六经,以讨其源,博之左、囡、子、史以谈其变,考之《武经七书》以求其法,参之历代将以验其用,稽之近世明臣封事以采其识,旁及百家众技、稗官小说以尽其能”(黄克缵《淮阴王羽卿兵法序》)。  
六、所辑资料大都注明了来源和原作者,便于查核。  王鸣鹤的《登坛必究》是在《武经·总要》之后取得的新的兵学成果。它所包含的军事思想非常丰富,反映了时代的特点,赢得了后人的赞誉,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它刊行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明史·艺文志》内有著录,现有万历刻本存世。到了清代,又进行过翻刻,流传较广。近年来,又由解放军出版社和沈阳书社联合出版,收入《中国兵书集成(第20-24集)》。此书在我国军事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军事史、经济史、科技史、交通史、海外关系史以及地理等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选兵练兵、选将任将?这部明朝兵书有独到见解